由近日社會反映的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插圖問題,網上又爆出不少以幼兒和中小學生為閱讀對象的書籍也存在不當內容,引發大家特別是家長們的熱議和關注。一些家長對照檢查,發現自己給孩子買了其中某些書,甚至引發焦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決定給孩子買什么書、讓孩子看什么書的關鍵人物,是孩子讀書的第一把關人。
好書激發孩子的求知欲、興趣與熱愛,是奠定孩子未來人生內心豐富、精神強大、行為優秀的基礎。而壞書的作用恰恰相反。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講過:給小孩子們讀的書,就要選擇那豐富有養料的可以吸收的書。這就是說,給孩子看的書,既要是豐富有趣的又要是能增加兒童成長養分的。就當好第一把關人,建議家長多注重以下幾點:
一是多進行親子共讀。家長在買書之前,有個選擇判斷過程,但這個選擇判斷對不對,還得經受“讀”的檢驗。給孩子的書不僅要鼓勵孩子讀,大人也應該讀一讀。親子共讀不僅有助于促進親子關系,也能讓家長了解書里到底在講什么,及時發現不適合孩子的內容。工作繁忙的家長,雖然不一定每本書都和孩子共讀,但在買來新書后至少要大致瀏覽一下。
二是鼓勵孩子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在讀書的過程中,能提出問題甚至對書中內容提出質疑的孩子,應得到贊揚和鼓勵。提出問題甚至發現錯誤,正說明孩子在思考和成長?!氨M信書則不如無書”,看書是為了了解世界、學習知識、啟發思維,但是不要迷信書。敢于對書中內容提出不同意見,說明孩子的判斷力、鑒別力、自我把關能力在提高,家長要善于把孩子發展成幫助自己當好第一把關人的“小助手”。
三是多發展“共同把關人”,可以家校協同、家長互助。家校協同是改進學校教育、提升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不少學校都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家長委員會要注重和學校溝通,反饋家長發現的問題,幫助學校及時從閱讀推薦書目中剔除不合適的書。家長相互之間多分享好書、交流幫助孩子讀書的方法,也是能切實幫助到更多家長的好辦法。
當好孩子讀書的把關人,是保護孩子的應有之義。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讀的書也越來越多,既要把住書籍的思想關、趣味關,還得把住語言文字關、插圖關、審美關等,這對家長的挑戰確實太大了一些。作為家長,我們更希望出版機構能真正尊重孩子,守住底線,把好書籍出版第一關;希望老師在給學生推薦書目之前自己先讀,然后學科教研組集體討論,把好書籍推薦專業關;希望有關部門對兒童讀物的審核更科學、程序更嚴格、措施更到位,把好書籍出版監管關。